首頁

藝文脈絡

性格小生勾峰

性格小生勾峰

文‧張夢瑞

2007 9月

勾峰英俊瀟灑、演技純熟,是早期所謂「硬裡子性格演員」,跟現在流行只注重長相的偶像派完全不同。

喜歡看國語連續劇的觀眾,對勾峰一定不會陌生,他在1987年以瓊瑤電視劇《煙雨濛濛》中「陸豹子」一角,獲得金鐘獎最佳男主角。從電視、電影再到電視製作人,將近40年,勾峰一生最寶貴的歲月,大部分都獻給了演藝工作,至今依然活躍舞台。

勾峰本名勾純沅,山東人。畢業於國立藝專音樂科,在學生時代就以演出莫札特的歌劇《劇院春秋》,初露鋒芒。1969年,他報名參加台視節目《周末劇場》(《五燈獎》前身)歌唱比賽,以一首「我的太陽」獲得最高的五燈獎榮譽,因而崛起歌壇,台視立刻將他延攬,原以為他會在歌壇大顯身手,沒有想到他卻在戲劇界開拓出一片天地。

勾峰第一次演出的電視劇叫《風雪桃花渡》,陸廣浩導演,當時還是採現場播出。戲中勾峰只有幾句台詞,為了這幾句台詞,他練了又練,幾乎可以倒背如流。

勾峰的外型好,工作又認真,很快就受到台視的重視,安排他與李璇演出《沈三白與芸娘》單元劇,頗受好評。台視第三部改編自女作家張漱涵小說的《碧雲秋夢》連續劇(第一部是《風瀟瀟》,第二部是《星河》)男主角即由勾峰擔任;直到第五部《晴》仍由勾峰擔綱,可以看出台視對他的倚重。

勾峰回憶當年演戲的情景說:「那時候演戲哪想到名利兩個字,只想到要拚命把它演好,就像發瘋一樣,一接到劇本,除了吃飯睡覺外,時時刻刻捧著它研究揣摩,不僅自己的台詞要背熟,還要背戲中對手的台詞,甚至其他演員的台詞也一起背,雖然辛苦但是很值得。一齣戲下來,我可以把整個劇本一字不差地全部背下來。」

音樂系畢業的勾峰有一種說不出的藝術氣質,只要帶有藝術性的角色,製作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,但勾峰卻在中途改行從商去了,有整整10年,做生意是他的正業,演戲、製作戲只能算是副業。

許多人只記得勾峰會演戲,不管正派、反派;小生、乞丐都戲味十足,殊不知他還是一個成功的製作人。台視早年盛極一時的《周三劇場》,就是勾峰製作的,播出整整3年,口碑相當好。讓夏玲玲一炮而紅的《絕代雙驕》、《少年遊》,還有陳莎莉主演的《碧雲天》,甚至閩南語劇《阿清伯》、《王哥柳哥遊台灣》都是由勾峰製作。當時他是以「春元」之名擔任製作人,除了工作人員,知道此事的不多。

勾峰在走紅之際,曾有一天之內出現在台視節目中高達八、九次的紀錄,另外,他還在外面參加電影演出,甚至自編自導自演《義膽》一片,每天有應接不暇的工作。照理說,他沒有理由改行經商。影迷也不清楚,為什麼後來勾峰突然失蹤了?直到7年後,也就是1982年,他參加華視黃金劇場《星路淚痕》演出,大家一陣驚愕!那個有氣質的演員回來了,歲月在他身上增添了成熟的風采,也增添了他眉宇之間的睿智。

勾峰對自己突然在演藝圈不告而別有一番解釋。他說:「也許是愈演愈發現不能得到什麼,好像是個機器一樣,每天從早忙到晚,也不曉得忙些什麼!精神變得很差,慢慢地,興趣也就淡了下來。不過我一直沒有放棄它,或許還想把理想提高些。」

勾峰參加演出的電影也不少,最讓影迷津津樂道的,是1980年由侯孝賢編劇、賴成英導演的《桃花女鬥周公》。這是取材自民間傳說的一部電影,勾峰飾演一個純樸的莊稼漢,女主角是影壇新人黃金儀,兩人因為此片結緣,繼而結為夫婦,為影壇增添一段佳話。

勾峰一直是個不擅長製造新聞的人,有關他的報導不多,即使當年他與胡錦熱戀,與林青霞有過一段「純純的愛」,他也緊口不言,只當做是人生的一個過程,不需要大事喧嚷 。多年前,勾峰根據星雲大師所著的長篇小說《玉琳國師》改編製作成《再世情緣》,在中視8點檔播出,影迷才真正見識到他的才華。他的超脫、淡泊,的確是很有藝術家氣息的。